本文全文图片
本文全文表格
-
地层名称 h/m $\gamma $/
(kN·m-3)$c'$/
kPa$\varphi '$/
(°)k/
(kPa·m-1)①填土 2.0 18.8 10 10.0 — ②1黏土 4.0 18.3 3 31.8 1.67×105 ③淤泥质粉质黏土 9.0 17.3 2 29.2 1.31×105 ④淤泥质黏土 17.5 16.7 2 24.5 1.27×105 ⑤1-1黏土 21.8 17.8 3 29.9 1.73×105 ⑤1-2粉质黏土 30.3 18.0 5 31.9 1.72×105 注:h为土层底部埋深;$\gamma $为总重度;$c'$为有效黏聚力;$\varphi '$为有效内摩擦角;k为侧向基床反力系数,按照林华国等[13]选取。 -
名称 荷载组合 荷载模式1* 全覆盖土层竖向土压力、底部基地反力、
侧向主动土压力、结构自重、静水压力荷载模式2* 太沙基竖向土压力、底部基地反力、
侧向主动土压力、结构自重、静水压力荷载模式3 全覆盖土层竖向土压力、底部基地反力、
侧向主动土压力、结构自重、
静水压力、地层水平抗力注:*《顶管工程设计标准(DG/TJ 08—2268—2019)》推荐。 -
测点 实测均值/
kPa误差百分比/% 模式1 模式2 模式3 顶部 265 -0.8 -14.7 -0.8 底部 292 0.3 -13.7 0.3 左肩 207 19.3 6.3 36.2 右肩 253 -5.2 -13.0 5.9 左腰 266 -8.6 -12.0 12.8 右腰 323 -24.8 -27.6 -7.1 左趾 301 -4.0 -12.3 2.0 右趾 307 -9.1 -14.0 0.2 注:误差百分比=(理论值-实测值)/实测值×100%。 -
测点 实测均值/
(kN·m)误差百分比/% 模式1 模式3 顶部 588 36.9 5.4 底部 679 15.5 -11.5 右肩 -419 1.2 1.7 右腰 -66 284.8 -106.1 左腰 -82 209.8 -104.9 左趾 -335 66.6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