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effects of soil reinforcement on underlying metro tunnel deformation and influenced zone induced by deep excavation in soft strata
-
摘要: 选择工程中常用的土体加固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软弱地层中坑内土体加固对基坑开挖引起下卧地铁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定义变形控制有效率指标表征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综合考虑变形控制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给出坑内土体加固形式和加固强度建议方案,然后利用上述建议方案,研究坑内土体加固对开挖影响区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坑内土体平面满堂加固形式优于抽条加固和裙边加固,竖向分层加固形式优于回掺式加固和平板式加固;隧道变形控制有效率随加固土强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加固土强度存在一个优化值;采用建议的平面满堂式和竖向回掺式(坑底以下加固土强度2.0 MPa、坑底以上加固土强度0.5 MPa)对坑内土体加固后,下卧隧道隆起变形显著降低,且隧道隆起分布特征和隧道变形影响区模式发生了改变,影响区范围也被缩小。Abstract: The commonly used soil reinforcement method is select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soil reinforcement in the pit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erlying metro tunnels caused by excavation. By defining the index of deformation control efficiency, the tunnel deformation control effect is characterized, and considering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effect and engineering economy together, the suggested scheme for soil reinforcement form and strength in the pit is given. Then, by using the above scheme, the control effect of soil reinforcement on the influenced zone induced by excavation is studied. There 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overall reinforc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strip-shaped reinforcement and the skirt-border reinforcement on the plane, and vertically the effect of layered reinforc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mixed reinforcement and the plate-type reinforcement. The tunnel deformation control efficiency increases non-linearly with the strength of reinforced soil, and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value for reinforced soil strength. After the soil in the pit is reinforced using the suggested overall reinforcement on the plane and the mixed reinforcement vertically (the reinforced soil strength below the base slab is 2.0 MPa, and that above the base slab is 0.5 MPa), the heave deformation of the underlying tunnel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heave and the mode of influenced zone are changed, and the scope of the influenced zone is reduced.
-
Keywords:
- excavation /
- soil reinforcement /
- underlying tunnel /
- deformation behavior /
- influenced zone
-
0. 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开发的迅速发展,临近既有地铁隧道进行基坑开挖的现象日益增多。基坑开挖会对周围岩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这一受施工扰动的范围称之为影响区。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合理预测影响区范围以及采取措施降低影响区范围内隧道所受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1]根据受施工影响程度的不同,从基坑外侧由近到远依次将影响区划分为:主要影响区(I)、次要影响区(II)、可能影响区(III)。该方法形式上简单易懂,但不同影响分区划分的唯一依据是基坑开挖深度,未考虑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支护结构变形形式、变形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且以基坑底为分区基点,更适用于采用柔性桩支护的传统浅基坑。丁勇春[2]根据基坑坑外地层变形规律,提出了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分区图,由近及远分别为:主要影响区(I区)、次要影响区(II区)、无影响区(III区)。与规范[1]中的三角形影响区不同,该影响区被简化为直角梯形,且以围护结构底端为分区基点,然而水平方向上影响区范围并未给出明确确定方法。郑刚等[3]以天津某紧邻隧道的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隧道变形规律进行了参数分析,结合不同规范隧道变形控制标准,将开挖影响区划分为:主要影响区(I区)、次要影响区(II区)、一般影响区(III区)、微弱影响区(IV)。该方法建立起了隧道变形控制标准与影响区之间的联系,且考虑了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和变形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更加科学、合理。笔者[4]针对前述基坑开挖影响区仅为基坑侧向影响区的情况,补充考虑隧道位于坑底以下的工况,给出了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区确定方法。
本文在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变形影响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工程中常用的土体加固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软弱地层中坑内土体加固对下卧地铁隧道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定义变形控制有效率指标表征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综合考虑变形控制效果和工程经济性,给出坑内土体加固形式和加固强度建议方案,然后利用上述建议方案,研究坑内土体加固对开挖影响区的控制效果。
1. 下卧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评价指标
根据相关规范[1, 5],当预测下卧隧道受基坑开挖影响产生的变形大于5 mm时,需采取措施对隧道变形进行控制。本文重点探讨坑内土体加固对下卧隧道变形和影响区的控制效果。
由于下卧隧道受基坑开挖影响产生的竖向隆起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坑内土体加固对隧道隆起位移的控制效果。定义坑内土体加固有效率ηv为
ηv=Smax−S′maxSmax, (1) 式中,Smax为未采取坑内土体加固时隧道最大隆起位移,
S′max 为采取坑内土体加固后隧道最大隆起位移。若ηv<0,说明坑内土体加固增大了隧道隆起位移,对隧道隆起位移控制起负作用;若ηv=0,说明坑内土体加固对隧道隆起位移控制无效;若0<ηv<1,说明坑内土体加固对隧道隆起位移控制有效,且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2. 坑内土体加固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
2.1 土体加固工况
坑内土体加固平面布置形式包括满堂式、格栅式、裙边式、抽条式、墩式;竖向布置形式包括坑底平板式、回掺式、分层式、阶梯式。本文平面布置形式设置为满堂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共3种工况;竖向布置形式设置为平板式、回掺式、分层式,共3种工况;两者组合后共9种工况,如表1所示。加固土强度分别取qu=0.5,1,1.5,2,2.5,3,3.5,4 MPa,共8种工况。加固形式和加固强度组合后共72种工况。
表 1 坑内土体加固形式Table 1. Forms of soil reinforcement in the pit平面布置形式 竖向布置形式 示意图 满堂加固 平板式 满堂加固 回掺式 满堂加固 分层式 抽条加固 平板式 抽条加固 回掺式 抽条加固 分层式 裙边加固 平板式 裙边加固 回掺式 裙边加固 分层式 2.2 加固形式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以基坑开挖深度He=18 m为例,开挖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影响区划分结果详见文献[4],这里不在详述。发现,当隧道中心距地下连续墙水平距离Lt=6 m(Lt/B=0.2),距坑底竖向距离Ht=6 m(Ht/He=0.33)时,开挖引起的隧道竖向位移最大。因此本文以该位置处的隧道为对象,分析坑内土体加固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
图1为不同坑内土体加固形式和加固强度时隧道变形控制有效率ηv值。可见,同一加固强度时,平面采用满堂加固形式ηv值最大,即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好,抽条加固和裙边加固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相近,两者均次于满堂加固;同一平面加固形式、同一加固强度时,竖向分层式加固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好,回掺式次之,平板式最差。
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上讲,平面选择满堂式加固,竖向选择分层式加固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最好。但从工程经济角度讲,竖向平板式加固时只加固坑底以下土体,不加固坑底以上土体,经济性最好;回掺式加固时,同时加固坑底以下和以上土体,但坑底以上土体采用较低的水泥掺量,经济性次之;分层式加固时,坑底以下和以上土体均采用同等较高的水泥掺量,经济性最差。由图1可见,竖向回掺式和分层式加固效果两者相差不大。经综合考虑,建议实际工程中平面选择满堂式加固,竖向选择回掺式加固,这样能在保证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性。
2.3 加固强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图2为加固土强度qu与隧道变形控制有效率ηv关系曲线。可见,
ηv 随着qu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但增长的幅度逐渐放缓。以平面采用满堂加固为例,当qu=0.5 MPa时,ηv 值最大约为0.31左右;qu =2 MPa时,ηv值最大为0.53;qu =4 MPa时,ηv值最大为0.64。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上讲,加固土强度越高,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从工程经济角度讲,当加固土强度大于2 MPa时,土体加固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减弱,如果一味地通过增加加固土强度来提高对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是不经济的,且工程中不易达到。因此,建议将坑底以下加固土的强度控制在2 MPa左右,坑底以上加固土强度控制在0.5 MPa左右。
3. 坑内土体加固对影响区的控制效果
3.1 坑内土体加固对下卧隧道变形分布特征的影响
图3为采用建议的土体加固形式及强度加固坑内土体后,坑底以下90个不同位置处隧道拱顶竖向位移曲线。与未进行土体加固时的隧道拱顶竖向位移对比发现,坑内土体加固后隧道拱顶位移,尤其坑底以下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Ht/He≤1)的隧道位移显著降低。此外,发现坑内土体加固改变了坑底以下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Ht/He≤1)隧道变形沿基坑半宽度的分布特征。未进行土体加固时,隧道距离地下连续墙越近变形越大;土体加固后,隧道距离地下连续墙越近,受地下连续墙和周围土体约束作用越明显,隧道变形越小,与传统坑底竖向变形“边缘小,中央大”的规律相吻合。
3.2 坑内土体加固对下卧隧道变形影响区的影响
图4为采用建议的加固方案加固坑内土体后得到的基坑开挖影响区。可见,与未进行坑内土体加固相比,坑内土体加固改变了坑底以下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Ht/He≤1)隧道变形沿基坑半宽度的分布规律,因此隧道变形等值线被简化为同一种直线形式。结合20,10,5 mm三级隧道变形控制标准,将开挖影响区划分为:主要影响区(Ⅰ)、次要影响区(Ⅱ)、一般影响区(Ⅲ)和微弱影响区(IV)。
三级隧道变形控制等级对应的N1,N2值见表2。可见,与未进行土体加固时的影响区划分结果相比,坑内土体加固后,隧道变形影响区范围有所减小。控制值20 mm对应的N1减小了约30%;控制值10 mm对应的N1减小了约14.7%,N2减小了约8.8%;控制值5 mm对应的N1减小了约9.5%,N2减小了约6.5%。
表 2 土体加固后开挖影响区范围确定参数Table 2. Determination parameters of influenced zones after soil reinforcement控制值20 mm 控制值10 mm 控制值5 mm N1 N2 N1 N2 N1 N2 0.70 0.80 1.28 1.55 1.90 2.20 4. 结论
(1)下卧隧道变形控制有效率ηv受土体加固形式、加固土强度qu等影响。平面满堂加固优于抽条加固和裙边加固,竖向分层加固优于回掺式加固和平板式加固;ηv随qu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qu存在一个优化值。
(2)综合变形控制效果和工程经济性,建议实际工程中平面选择满堂式加固,竖向选择回掺式加固(坑底以下加固土强度控制在2 MPa,坑底以上加固土强度控制在0.5 MPa)。
(3)采用建议的加固方案对坑内土体进行加固后,下卧隧道隆起变形显著降低,且坑底以下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Ht/He≤1)隧道隆起沿基坑半宽度的分布特征与未加固相比发生了改变,进而隧道变形影响区模式由未加固时的两种变成了一种,隧道变形影响区范围也被缩小。
-
表 1 坑内土体加固形式
Table 1 Forms of soil reinforcement in the pit
平面布置形式 竖向布置形式 示意图 满堂加固 平板式 满堂加固 回掺式 满堂加固 分层式 抽条加固 平板式 抽条加固 回掺式 抽条加固 分层式 裙边加固 平板式 裙边加固 回掺式 裙边加固 分层式 表 2 土体加固后开挖影响区范围确定参数
Table 2 Determination parameters of influenced zones after soil reinforcement
控制值20 mm 控制值10 mm 控制值5 mm N1 N2 N1 N2 N1 N2 0.70 0.80 1.28 1.55 1.90 2.20 -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S]. 2014. 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GB 50911—2013[S]. 2014. (in Chinese)
[2] 丁勇春. 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及控制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DING Yong-chun. Excavation- induced Deformation and Control in Soft Deposits[D]. Shanghai: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9. (in Chinese)
[3] 郑刚, 杜一鸣, 刁钰, 等. 基坑开挖引起邻近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区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 38(4): 599-61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TGC201604004.htm ZHENG Gang, DU Yi-ming, DIAO Yu, et al. Influenced zones for deformation of existing tunnels adjacent to excava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6, 38(4): 599-612. (in Chinese)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TGC201604004.htm
[4] 刘波. 软弱地层中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临近既有地铁盾构隧道变形及控制方法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20: 147-148. LIU Bo. Deformation and Its Control of Existing Shield Tunnel Induced by Unloading of Adjacent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in Weak Stratum[D].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020: 147-148. (in Chinese)
[5]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 202—2013[S]. 2014.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Structur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CJJ/T 202—2013[S]. 2014. (in Chinese)
-
期刊类型引用(16)
1. 劳冰峰. 浅埋暗挖通道小间距下穿管线施工方法研究. 科技与创新. 2025(02): 38-41 . 百度学术
2. 杨靖,梁庆. 单轴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区基坑被动区的加固应用. 吉林水利. 2025(04): 60-65 . 百度学术
3. 赵明春,李树光,李锁在,焦石,王飞宇. 地铁超大断面始发井地层大变形加固技术研究. 山西建筑. 2024(02): 69-72 . 百度学术
4. 王晓明,高智鑫,吕品,程李. 紧邻地铁深基坑开挖变形控制研究. 建筑机械化. 2024(01): 80-83+96 . 百度学术
5. 吉文,杨旭. 软土地区深大基坑施工对过江地铁隧道的影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02): 132-135 . 百度学术
6. 武冲. 不同控制措施下卸荷引起的下卧隧道隆起规律. 四川建材. 2024(04): 76-80 . 百度学术
7. 杨宁. 软弱土层中联络通道冻结工程温度场实测研究. 现代交通技术. 2024(06): 70-75 . 百度学术
8. 贺旭. 软弱地层基坑开挖支护方案比选研究. 铁道建筑技术. 2023(05): 100-104+125 . 百度学术
9. 张俊龙. 顶进工作坑开挖对下方隧道影响分析.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3(04): 43-46 . 百度学术
10. 刘袁振,黎庆,李长春,刘凯,朱利明.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基坑土体加固归一化模型. 工业建筑. 2023(S1): 525-527 . 百度学术
11. 黄旭辉,张有桔. 基坑分区开挖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控制分析.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3): 34-39 . 百度学术
12. 王强,史方振,王潇. 主动区土体加固对深基坑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5): 49-55 . 百度学术
13. 王燕,张飞. 坑底土体加固对深厚淤泥质土地铁深基坑安全的影响.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3(06): 60-66 . 百度学术
14. 李更召,陈涛,纪海东,张敏,卢川. 中穿基坑运营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 2022(08): 136-141 . 百度学术
15. 王丽萍. 水平间距对涉水隧道土体变形影响的模拟分析.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08): 74-76+108 . 百度学术
16. 冯文刚. 涉水隧道开挖对土体沉降影响分析.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08): 89-9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