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instability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of dispersed soil slope induced by rainfall[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OI: 10.11779/CJGE20241165
    Citation: Study on instability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of dispersed soil slope induced by rainfall[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OI: 10.11779/CJGE20241165

    Study on instability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of dispersed soil slope induced by rainfall

    More Information
    • Received Date: November 19, 2024
    • Available Online: July 10, 2025
    • Due to the high water sensitivity of the dispersed soil, the slope is prone to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on of the dispersed soil slope. In this paper, six groups of model tests are designed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The failure mode of dispersed soil slope is studied by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and a prediction model of instability time of rainfall-induced dispersed soil slope based on roughness parameter (SRR) is propos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is large (2.7687–2.8234), the progressive hydraulic erosion damage is dominant.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is small (2.4977–2.6879), it is dominated by sliding failure. W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is moderate (2.6879–2.7687), it is dominated by shallow surface flow failure, which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erosion and landslides.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ed soil slope ar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eepage and dispersed disintegration (initial erosion), fluid-solid coexistence (constant velocity erosion) and near-saturated slide (accelerated erosion). In this paper, the slope model is used and SRR is selected as the prediction index. The prediction area is determined by improving the tangent angle model, which can predict the time of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of the flow-slip slope.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 mean RMSE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failure time of the sliding failure slope is 7.68, and the mean RE is 2.4%.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ed soil slopes, and provide a new model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rainfall-induced sliding failure landslides.
    • Cited by

      Periodical cited type(143)

      1. 许云皓. 不同地铁车站结构型式下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安徽建筑. 2025(01): 83-85 .
      2. 邬泽,卢广,庄海洋,唐柏赞. 既有上部结构向下增建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25(02): 245-253 .
      3. 胡克富,左志灵,刘果果,郭翔宇. 主-余震影响下地铁车站渐进性破坏机理及增量损伤研究.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5(02): 111-118 .
      4. 王怀强,李孝波,王天虎,席书衡,宣雨童. 基于岩土竖向台阵开展场地地震反应研究的若干进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5(02): 50-63 .
      5. 钟小春,易斌斌,竺维彬,祝思然,罗淑仪,王奇. 可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盾构隧道上浮位移模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1): 80-90 .
      6. 石卫,王瑞,王启耀.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反应位移法的研究综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01): 61-71 .
      7. 杭熙茹,管民生,张静,陈湘生. 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研究新进展. 世界地震工程. 2024(01): 34-48 .
      8. 张胜,郑俊杰,章荣军,杨文钰. 站-桥同位合建工程中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4(02): 42-50 .
      9. 蒋家卫,李文彪,赵雅芝,陈国兴,杜修力. 场地均质性对浅埋地铁车站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 振动与冲击. 2024(06): 151-156+178 .
      10. 王昴,韦芳芳,杨晶晶,王永泉. 地震动多角度斜入射下无压隧洞地震响应分析. 河南科学. 2024(04): 567-577 .
      11. 李洋,张梓鸿,杜贺港,麻全周. 橡胶支座应用于地铁车站结构减震设计方法研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04): 43-50 .
      12. 许紫刚,李淳宇,徐长节,庄海洋,张季. 地下连续墙对软弱夹层场地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2024(02): 78-87 .
      13. 许紫刚,李淳宇,徐长节,庄海洋,张季. 摩擦摆支座在软弱夹层场地地下结构中的减震效果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17): 7278-7287 .
      14. 臧延伟,刘长宝,章天杨,严佳佳,王博川,狄宏规. 装配式车站结构榫槽式预应力螺栓接头抗弯性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4(07): 158-163 .
      15. 陈静. 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铁道建筑技术. 2024(07): 18-20+25 .
      16. 刘伟,韩志鹏,徐季漩,段忠花. 基于三参数模型的方钢管柱-H型梁单向螺栓端板连接节点承载力研究.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04): 10-24 .
      17. 赵丽洁,胡洋泽,王昊. 扩孔型T型钢梁柱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4(05): 27-36 .
      18. 丘志杰,龙慧,汪博豪,刘璐瑶. 相邻框架结构与地铁车站的间距比对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4): 26-36 .
      19. 李维沈,李文婷,徐昊哲. 地下结构抗震性能指标限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024(06): 178-191 .
      20. 张卜,卢立东,钟紫蓝,姬若愚,杜修力. 竖井结构初衬及二次衬砌水平地震响应解析解. 振动工程学报. 2024(12): 2003-2011 .
      21. 韩志鹏,刘伟,杨睿. 单向螺栓端板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4(06): 16-24+40 .
      22. 许紫刚,郑养宁,庄海洋,张季,韩润波.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的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4(06): 1359-1367 .
      23. 姚凡夫,杨帆,庄海洋. CFRP布加固的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中柱抗震性能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24(04): 754-762 .
      24. 李钢,张晗,王睿,董志骞,余丁浩. 综合体结构地震失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23(04): 188-203 .
      25. 赵密,贾智富,昝子卉,黄景琦,杜修力. 不同场地条件下地连墙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 地震工程学报. 2023(02): 270-278+295 .
      26. 张卜,卢立东,钟紫蓝,姬若愚,杜修力. 竖井结构初衬及二次衬砌竖向地震响应解析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2): 196-204 .
      27. 吴宏,叶治,张宇亭,刘华北. 穿越不同密实度饱和砂土地层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三维数值分析. 岩土力学. 2023(04): 1204-1216 .
      28. 庄海洋,唐柏赞,余冰雁,许紫刚,张季,周珍伟. 地下结构抗震与减隔震研究进展与展望. 震灾防御技术. 2023(01): 1-12 .
      29. 庄海洋,李晟,王伟,陈国兴. 采用不同隔震形式的双层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振动工程学报. 2023(02): 379-388 .
      30. 王海东,龚益龙,蒋德松,谭文正. 设置分体柱地铁车站抗震韧性数值模拟.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3(02): 1-6 .
      31. 姜滨. 考虑SSI效应的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03): 13-17 .
      32. 张静堃,于仲洋,张鸿儒,张泽. 上覆荷载对浅埋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振动与冲击. 2023(10): 263-272 .
      33. 杜修力,潘颖超,赵密,黄景琦. 采用不同新型功能柱的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3(03): 91-101 .
      34. 项宝,孙佳佳,周楠. 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震灾防御技术. 2023(02): 369-379 .
      35. 许紫刚,李淳宇,夏宗尧. 地下连续墙对无柱大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影响.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3(04): 16-23 .
      36. 于仲洋,张静堃,邱艳佳,张鸿儒,李昊. 叠合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力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3(04): 235-244 .
      37. 余船强,高智能,谷音. 非一致波动输入下大开地铁车站—地基整体模型动力响应规律.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4): 144-152 .
      38. 加瑞,杨岗,郑刚. 盾构隧道施工历史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03): 41-51 .
      39. 张卜,姬若愚,钟紫蓝,许成顺,杜修力. 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结构水平地震损伤破坏模式.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3(03): 27-40 .
      40. 张季,郑凯,肖军,谭灿星,巴振宁. SV波任意角度入射下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自然灾害学报. 2023(05): 33-43 .
      41. 邱宇,张西文,扈萍,牛金帝. 缓倾斜液化场地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6): 727-733 .
      42. 张卜,卢立东,钟紫蓝,姬若愚,杜修力. 城市地下嵌岩型和摩擦型双层衬砌竖井结构竖向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23(04): 32-39 .
      43. 周强,张继清,齐春雨,郭景琢,马庆伟. 盾构隧道下穿河流段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23(04): 40-45 .
      44. 邬歆,许紫刚,庄海洋,李晟. 采用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的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2023(04): 107-115 .
      45. 许紫刚,李淳宇,庄海洋,张季,徐长节. 含软弱夹层场地中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反应位移法误差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23(04): 158-168 .
      46. 程新俊,许翔,景立平,崔杰,梁海安. 一种基床系数计算方法及其在反应位移法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 2023(12): 2604-2613 . 本站查看
      47. 高盟,谢猛,李佳文,矫慧慧. 三向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6): 39-48 .
      48. 谢宏飞,蔡海兵. 地铁地下车站抗震研究主要方法与现状. 建井技术. 2023(06): 85-90 .
      49. 王磊磊,严松宏,杨斌,孙纬宇,张戎令.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位移法地基弹簧刚度求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6): 679-685 .
      50. 许成顺,张梓鸿,李洋,杜修力,闫冠宇. 板柱变形能力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破坏反应影响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22(04): 26-35 .
      51. 李霞,鲁卫东. 水平地震作用下T型换乘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分析. 都市快轨交通. 2022(01): 87-95+106 .
      52. 董瑞,景立平,单振东,李亚东. 地铁车站与横跨桥梁耦联破坏数值模拟. 地震学报. 2022(01): 50-59 .
      53. 程学磊,李文东,海然,刘彦,何鲜峰,夏锦红. 地震作用下饱和软土场地地下结构动力参数敏感性模拟分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92-102 .
      54. 张梓鸿,许成顺,闫冠宇,杜修力,李洋,周燕国. 液化夹层场地地铁车站结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 岩土工程学报. 2022(05): 879-888 . 本站查看
      55. 王立新,范飞飞,汪珂,李储军,姚崇凯,甘露. 地铁车站不同减震层的减震机理及性能分析. 铁道标准设计. 2022(05): 131-139 .
      56. 游裕鑫,邵国建,李昂,刘旭. 异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河南科学. 2022(04): 610-617 .
      57. 安军海,陶连金,蒋录珍. 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 岩土力学. 2022(05): 1277-1288 .
      58. 罗永鸿,张梓鸿,许成顺,李洋.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的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22(01): 143-153 .
      59. 任青阳,彭子健,王飞飞,赵梦园. 地震作用下不同截面车站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6): 58-65 .
      60. 路德春,郝文磊,吴春玉,杜修力. 下穿隧道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2(03): 445-453 .
      61. 蔡金豆,兰景岩,史庆旗. 地下隧道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反应谱的影响. 自然灾害学报. 2022(03): 141-148 .
      62. 孟啸,李宏远,石少华. 超大型地下交通枢纽结构关键断面抗震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 2022(S1): 820-825 .
      63. 安军海,闫宏锦,赵志杰,蒋录珍. 地铁车站结构上穿可液化土层地震响应分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17): 7080-7088 .
      64. 马宇恒,赵慧玲. 地震动SV波斜入射下十字形地铁换乘车站的动力响应.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08): 222-228 .
      65. 兰景岩,蔡金豆,吴连斌,史庆旗. 含隧道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深度变化规律研究. 岩土力学. 2022(08): 2083-2091 .
      66. 潘婷婷,胡雪平,任天翔,徐博. 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 地质力学学报. 2022(04): 596-604 .
      67. 路德春,马超,杜修力,王作虎. 城市地下结构抗震韧性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2(10): 1469-1483 .
      68. 陶连金,吴尚,丁鹏,石城,韩学川. 大跨斜撑无柱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2(05): 1714-1723+1741 .
      69. 钟紫蓝,史跃波,李锦强,赵密,杜修力. 考虑损伤界限模糊性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岩土工程学报. 2022(12): 2196-2205 . 本站查看
      70. 张椿民. 地下多层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分析. 市政技术. 2022(12): 50-58 .
      71. 张卜,姬若愚,钟紫蓝,卢立东,杜修力. 穿越岩土交界面竖井衬砌壁厚对其水平地震响应影响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22(S1): 250-256 .
      72. 毛陈云,顾琳琳,张于晔. 南京某地铁隧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浙江建筑. 2022(05): 36-40 .
      73. Haiyang Zhuang,Wei Wang,Liguo Jin,Sheng Li,Guoxing Che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wo-story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isolating systems.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2022(04): 60-71 .
      74. Jianning Wang,Guangyu Zhang,Haiyang Zhuang,Jing Yang,Chen Li.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shallow buri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with isolation devices.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2022(04): 11-21 .
      75. 蔡新江,李孝杰,毛小勇,田石柱. 震后火作用下装配式地铁车站抗火性能分析.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22(10): 1390-1395 .
      76. 黄忠凯,张冬梅. 地下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1): 49-59+115 .
      77. 马乾瑛,赵广旗,姜存玉. 地铁车站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21(04): 77-85 .
      78. 谭绪凯,高峰,徐伟,罗兴. 地震作用下隧道工程失稳判定方法探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108-115+134 .
      79. 许成顺,汪洋筱珊,杜修力,许紫刚,张梓鸿. 分体柱在地下车站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21(04): 624-633 . 本站查看
      80. 韩学川,陶连金,安韶,张宇,史明. 邻近地面建筑一体化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1(04): 338-345 .
      81. 邱明兵,高文生,秋仁东. 考虑惯性和运动相互作用桩基础抗震计算实例. 建筑科学. 2021(03): 39-45 .
      82. 张文彬,周海祚,郑刚,杨鹏博. 地铁车站与隧道连接处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工程学报. 2021(02): 438-444 .
      83. 李江乐,王社良,张世荣,刘中华,郝延周. 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无柱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05): 1056-1067 .
      84. 安军海,赵志杰,王锡朝. 上盖单塔框架结构时大底盘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 中国铁道科学. 2021(03): 166-175 .
      85. 许紫刚,杜修力,徐长节,吴晔. 深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局部反应加速度法. 工程力学. 2021(06): 62-71 .
      86. 陶连金,石城,丁鹏,黎思成,吴尚. 薄壁闭腔对装配式车站结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03): 776-785 .
      87. 钟紫蓝,严智豪,史跃波,赵密,杜修力. 基于IDA方法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1(07): 680-690 .
      88. 陈文斌,庄海洋,李晟,陈苏. 基于柱顶隔震的3层3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21(01): 146-156 .
      89. 李伟,昝子卉,赵密. 地铁车站二维抗震分析的中柱简化方式对比. 山西建筑. 2021(15): 55-57 .
      90. 李文婷,陈清军. 地震次生火灾中城市地铁地下结构的灾变性能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21(14): 153-161+179 .
      91. 赵慧玲,罗雨泽,段科萍,禹海涛. 地震三维分量峰值与频谱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04): 1124-1131 .
      92. 朱星宇,张志强.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及道床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路基工程. 2021(04): 178-181 .
      93. 杜修力,刘迪,许成顺,刘洪涛,李洋. 橡胶支座在浅埋地下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21(10): 1761-1770+1957 . 本站查看
      94. 杜修力,韩润波,许成顺,许紫刚. 地下结构抗震拟静力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1(04): 850-859 .
      95. 丁录董,徐军林,庄海洋,陈文斌. 预制+现浇装配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21(04): 157-166 .
      96. 郭知一,周海祚,郑刚,杨鹏博,张文彬. 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处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工程学报. 2021(06): 1480-1486 .
      97. 邱灿星,杜修力. 自复位结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土木工程学报. 2021(11): 11-26 .
      98. 尹超,朱星宇,张志强. 近断层地震下城市隧道动力响应与衬砌选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35): 15209-15214 .
      99. 邹明. 液化土层注浆加固对地下车站抗震性能的影响. 运输经理世界. 2021(04): 153-154 .
      100. 陈俊涛. 土岩复合地层大跨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公路交通技术. 2020(01): 101-108 .
      101. 张学朋,蔡跃,蒋宇静,刘保国,栾恒杰. 隧道震害和地表变形相关性的实例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82-88 .
      102. 王建宁,付继赛,庄海洋,窦远明,马国伟. 可液化场地中复杂异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20(07): 170-179 .
      103. 谢伟,蒋良潍. 浅埋条形基础抗震承载力拟动力分析. 路基工程. 2020(03): 31-36 .
      104. 张悦豪,迟世春,王茂华. 地表多层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03): 168-174 .
      105. 王唢. 地震耦合作用下地下车站结构的抗剪性能研究综述. 四川水泥. 2020(07): 288+290 .
      106. 李洋,许成顺,杜修力. 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破坏差异成因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20(03): 326-336 .
      107. 胡双平. 无柱加腋地铁车站土-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04): 116-126 .
      108. 韩学川,陶连金,刘春晓,安韶,吴晓娲. 连体并行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20(08): 929-939 .
      109. 钟紫蓝,甄立斌,申轶尧,赵密,杜修力. 基于耐震时程分析法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岩土工程学报. 2020(08): 1482-1490 . 本站查看
      110. 李贵仁.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铁车站变形缝动力响应分析.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20(08): 76-82 .
      111. 何旭升,周洋,傅长风,李江乐. 无柱大跨变截面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 结构工程师. 2020(04): 128-136 .
      112. 王建宁,杨靖,庄海洋,付继赛,窦远明. 带地连墙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周围地基液化振动台试验. 岩土工程学报. 2020(10): 1858-1866 . 本站查看
      113. 刘如山,朱治. 地下结构震害预测研究综述.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6): 1349-1360 .
      114. 秦祎文,杨桃,郭昊天,原朝玮. 装配式地铁车站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80-87 .
      115. 杨磊,陈雁,贾少东,胡双平,李江乐. 无柱大跨地铁车站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674-683 .
      116. 杨靖,云龙,庄海洋,任佳伟,陈文斌. 三层三跨框架式地铁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20(12): 2240-2248 . 本站查看
      117. 马超,王作虎,路德春,杜修力. CFRP加固地铁车站结构中柱地震损伤评价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20(12): 2249-2256 . 本站查看
      118. 禹海涛,李衍熹. 土-结构动力作用体系混合试验研究进展与探讨.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2): 105-117 .
      119. 王杰,刘华北,邹炎,阮滨. 水平及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双线隧道的响应分析. 震灾防御技术. 2020(04): 670-683 .
      120. 许成顺,李洋,杜修力,李政,周燕国. 上覆土竖向惯性力对浅埋地下框架结构地震损伤反应影响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9(03): 100-110+119 .
      121. 程学磊,崔春义,孙宗光. 饱和软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 地震工程学报. 2019(01): 108-116 .
      122. 袁航,梁清华,张征.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模拟分析. 施工技术. 2019(09): 63-66+75 .
      123. 郭佳奇,陈瑞敏,周绍宾.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9(06): 64-68 .
      124. 王建宁,窦远明,庄海洋,付继赛,马国伟. 土–地下连续墙–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7): 1235-1243 . 本站查看
      125. 李纵横,董瑞. 基于ABAQUS软件的相邻地铁车站动力相互作用时程分析. 山西建筑. 2019(13): 31-33 .
      126. 许紫刚,杜修力,许成顺,韩润波,乔磊. 复杂断面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广义反应位移法研究. 岩土力学. 2019(08): 3247-3254 .
      127. 路德春,李强,杜修力,吴春玉. 基于失效模式控制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19(08): 1400-1407 . 本站查看
      128. 李永靖,马启郁,张淑坤,潘铖,张鸿达. 软土矩形地铁隧道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4): 104-107 .
      129. 杜修力,刘洪涛,许成顺,金浏,罗富荣,李松梅. 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纵断面方向梁板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9(09): 95-103 .
      130. 杜修力,蒋家卫,许紫刚,许成顺,刘思奇. 浅埋矩形框架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标定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9(10): 111-119+128 .
      131. 王建宁,庄海洋,马国伟,于旭,窦远明,李景文. 软土层场地复杂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19(19): 115-122+160 .
      132. 杨澄宇,蔡雪松,袁勇,马原驰. 大空间地下结构地震响应混合试验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2019(04): 210-217 .
      133. 杜修力,刘思奇,刘洪涛,蒋家卫. 拱形与矩形断面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比较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3): 465-476 .
      134. 赵密,王亚东,高志懂,段亚伟,杜修力. 基于一种新显式时间积分算法的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震灾防御技术. 2019(04): 699-706 .
      135. 程学磊,崔春义,孙宗光,王广兵. 饱和软土自由场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18(03): 88-94+101 .
      136. 杜修力,康凯丽,许紫刚,李洋,许成顺.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特征及规律. 土木工程学报. 2018(07): 11-21 .
      137. 刘妮娜,朱勇锋,李俊,冯骁阳,马玉杰,BULUT Rifat. 地铁隧道邻近地裂缝带的地震响应.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8(04): 72-81 .
      138. 路德春,冯科伟,杜修力. 土体约束特性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8(04): 591-598 .
      139. 杜修力,刘洪涛,许成顺,金浏,罗富荣,李松梅. 不同轴压比下装配整体式地铁车站拼装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8(11): 11-19 .
      140. 王建宁,付继赛,庄海洋,马国伟,窦远明,李景文. 节点圈梁对复杂异跨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6): 19-26 .
      141. 周子龙,刘富,王海泉,芮艺超. 地震作用下采空区群围岩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11): 110-115 .
      142. 贾志宏,杜明芳,吕高乐,李帅兵,易领兵. 南京市宁天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地下换乘车站抗震分析. 施工技术. 2018(S4): 1320-1325 .
      143. 杜修力,王子理,刘洪涛. 基于韧性设计的一种地下框架结构抗震新体系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2018(03): 493-501 .

      Other cited types(142)

    Catalog

      Article views (13) PDF downloads (8) Cited by(285)
      Related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