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T图像生成晶粒模型步骤(在CT图像中,浅色区域表示高密度矿物,灰色区域表示低密度矿物;云母矿物显示为白色,长石显示为深灰色,石英矿物显示为浅灰色[24])
本文全文图片
本文全文表格
-
性质(1) ρm/
(kg·m-3)νm Em/
GPaPct/
%性质
接触φm/
(°)cm/
MPaσtm/
MPakn/
(GPa·m-1)晶体 石英 2650 0.16 37.5 44 Q-Q(2)
M-M(2)30
1560
4013
7119802
51376长石 2620 0.19 22.5 50 F-F(2)
Q-F(2)25
27.550
5511
1274105
119802云母 3050 0.22 15 6 Q-M(2)
F-M(2)22.5
2050
4510
9119802
74105注:(1)微观密度(ρm)、微观杨氏模量(Em)、微观泊松比(vm)、微观内聚力(cm)和微观摩擦角(φm),数据源自文献[7];(2)石英、云母、长石晶粒内的接触分别表示为Q-Q、M-M、F-F,晶粒间的接触为Q-F、Q-M、F-M,其强度为相邻矿物晶体的平均强度;接触法向刚度kn=5(k+4G/3)/Δzmin,其中K和G分别是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Δzmin是法线方向上相邻区域的最小宽度[13];为求简化,晶粒接触切向刚度(ks)均设置为kn/4。 -
性质(1) αt(2) /
(10-6·K-1)k/
(W·m-1·K)Cp/
(J·kg-1·K)晶体 石英 13.40 7.70 750.0 长石 3.20 2.38 640.0 云母 12.81 2.01 769.5 注:(1)热性质αt(CLTE),k(导热系数),Cp(比热),数据源自文献[7],其中k和Cp均设置为恒定值;(2)石英在冷却期间的CLTE遵循图 1(b)中的温度依赖性曲线[12, 21-22]。因为云母晶体仅占6%,并且没有经历可逆的相变,为求简化,其在冷却过程中的线性热膨胀系数被设定为加热过程中数值的1/2。